2007網路趨勢大師論壇-全球網路發展中台灣的利基點

詳細介紹Intro
- 協辦單位:國際商會中華民國總會、 台灣網際網路協會
網際網路得以發展至現今融入於人們日常生活動的重要關鍵資源包括IP網址及網域名稱 (Domain Name, DN);此兩項網路資源現階段於國際間最受矚目之焦點則為IPv6及國際域名(International Domain Name, IDN)。
全球喧騰多時的 IPv6 即使在許多國家投注龐大經費進行相關研究與基礎建設建置工程之下,IPv6 網路仍未能夠有顯著的流量進展。2007年中起,由國際網址相關組織開始力推IPv6網路的部署,包括 ICANN、全球五大區域網址分配管理機構 RIR等,開始呼籲優先推動各國政府部門、大型企業與網路服務業者建立IPv6網路使用,期望在大型組織帶頭進行內部網路的IPv6化下,逐漸形成通用的IPv6網路,在此同時既有的IPv4網路上的應用與使用者,也可透過相關轉介技術與 IPv6接取,進而達成雙網共存的環境目標。
隨著非英語系網路人口的快速增長,為了拉近全球數位落差、開創在地化資訊內容及尊重多元文化,20世紀末期開始有非英語系域名的需求產生,即所謂的國際化域名IDN。大多數的IDN支持者所提出的說帖論述包括,維護國家主權與民族自尊、解決網路使用語文及書寫習慣之困擾等。然,此議題背後也隱含了全球數百億元的商機利益。國際間政府及相關利益群體,皆投予高度關注並參與IDN相關公共政策的探討。IDN的推動需兼顧網路的安全性及穩定性,此亦是IDN政策規劃的一大挑戰。
爲進一步地瞭解這些隱含全球數百億元商機,且影響未來同時進行網路安全與穩定發展的IPv6及IDN兩項議題於國際間之走向及重點,進一步剖析台灣的機會,NII產業發展協進會特別邀請極具國際影響力的大師來台進行演說,包括曾任ICANN董事、IAB (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 及 IETF (Internet Engineer Task Force) 主席的John C. Klensin博士;以及現任ICANN董事,歷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NSF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電腦資訊科學與工程組主任Steve N. Goldstein博士,進行專題演講,並與國內專家進行座談。
IPv6的治理議題
是否只要IPv4網址耗盡,IPv6自然就會被接納為必然現象?
是否會有替代的、且成本更低的方案?
IPv4的交易市場真的是邪惡力量?
已投入經費在相關基礎建設或準備投入經費的政府或企業,該如何更準確地判斷下一步應該為何?
IDN的治理議題
使用自己文字的域名,是否真能解決非英文的網路使用者在語言方面所面對的障礙與問題?
共用拉丁字母的不同國家文字,如法文、西班牙文等,所組合而成的不同國際域名,彼此間容易造成混淆,預期也會產生如釣魚網站等的安全事件,現有技術可否解決?
因不同語言的文字編碼問題,可能造成的使用者閱讀介面上出現亂碼的問題,尤其容易在收發電子郵件時,讓使用者誤以為是垃圾郵件。
IDN 的國碼頂級域名(ccTLD)的分配與歸屬,應該如何定義?